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我國歷史文化名城,華中地區和長江中游的經濟、文化、信息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詩詞名句,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武漢具有悠久的歷史,遠在3000 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就建有古城,自商、周以來武漢地區即是重要的古城鎮。
本月的21-24號,明德書院「國學總裁班」七期國學商道課程在美麗的江城武漢順利舉行。本次課程采取國學商道課程研習+名企參訪+國學文化體驗的形式進行。
在企業參訪中找尋智慧,在同行交流里探索標桿,這是明德書院「國學總裁班」致力踐行的課程方式。
先哲智慧 久別重逢
距上一次上海課程結束的一個月后,大家又相聚在充滿魅力的都市武漢,在這里我們將與李曉教授的《貨殖列傳》課程久別重逢。為何要說久別重逢呢?
是因為《貨殖列傳》作為我國第 一部為商人著書立說的文章,其文“博天下之商道,舉商圣之范例”,在數千年前就提出了客觀的經濟價值規律:‘物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還有經典的商戰理論如: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著 名的史學大家司馬遷在文章中,做出了針對經商之人“貴在誠壹”等等經典的論述。這些經典的理論充滿智慧,雖然時隔千年,但對于當下社會的商業行為指導來說,依然十分具有先見。可以說,這是一本對于經商之人十分有用的書籍。
明德書院七期班的學員來自五湖四海,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好學上進的企業家。而這個課程就像是為經商之人量身定做一般;企業家學員們在這里聆聽國學經典,怎能不說是與先哲的智慧久別重逢呢?
我們相信本次課程結束后,我們的企業家學員都會有各自豐富的收獲,同學們的情誼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第 一天——同學相聚,樂音相隨
雖然天氣微寒,但大家的熱情不減。本次《貨殖列傳》課程簽到現場,我們看到大家從五湖四海前來赴約,連身在國外工作的學兄也匆匆按時趕來。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郎朗的清唱從國學館的某教室傳來,聲音里滿是柔情蜜意。這是怎么回事呢?小編忍不住一探究竟,原來,這是我們七期班的學姐們正在為表演節目進行彩排。
云隨碧玉歌聲轉,雪繞紅瓊舞袖回。音樂老師充滿磁性的嗓音和幽默風趣的授課方式贏得了滿堂喝彩。在老師專業的指點下大家進步飛快,學姐們清麗的歌聲婉轉動人,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顯得優雅萬分。
明德書院武漢國學館搖身變成“藝術培訓基地”,此處余音裊裊繞梁不絕,溫暖的室內與呼嘯的秋風鮮明對比,學姐們青春靚麗、姿態優雅,連小編也折服在音樂藝術本身的魅力氛圍里。今天的武漢國學館,是最“好聽”的國學館。
第二天——參訪名企 找尋標桿
接下來七期班的企業家學員們來到中電光谷集團進行企業參訪。
武漢中電光谷是香港聯交所第 一家主板上市的產業園區運營集團,已在全國26個城市開發運營各類主題產業園38個,服務企業及各類技術創新機構逾6000家,聚集人才超40萬人以上。2015年以來,中電光谷公司經過一系列的轉型變革,由一家專業的產業園區開發運營集團發展成為中國領 先的產業資源共享平臺。
【創意天地體驗館】
在創意天地體驗館,明德書院參訪一行人聽取了講解員對于園區整體運營情況和智能園區管理平臺的建設理念介紹,大家對園區產業資源共享云服務平臺和全生命周期運營服務體系紛紛表示認可。
【參訪OVU創客星】
中電光谷產業集中建設服務型的城市商業園區,并致力于孵化年輕的創新型企業。在中電光谷創客天地中所落實的開放式辦公理念讓明德書院七期學員們印象深刻,有了一些良好的啟發。
【參觀合美術館】
合美術館是由中電光谷集團創辦,定位非營利性公益性質的民營美術館,秉承“學術性、國際性、開創性”的辦館理念和“讓當代藝術走向大眾”的辦館宗旨。在美術館內,“人工智能AI作畫”、“3D打印技術”、“能感應情緒的衣服”,讓學員們近距離感受到了數字技術和傳統藝術結合的魅力。
藝術的基礎存在于道德的人格。羅曼·羅蘭曾說——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于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武漢中電光谷董事長黃立平先生是一位具有較高藝術造詣的企業家,他曾說——“希望藝術智慧為商業智慧賦能。不能理解精神世界就不能把握現實。”藝術給想象插上翅膀,把我們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名企座談,共商前景】
而關于創意園區發展的詳細情況,中電光谷宣傳部長在明德書院的參訪見面座談會上做了一個詳細的解答。
而我們學員中也有從事產業園經歷的企業家,雙方在現場對于產業園區的優勢、現狀、發展方向和未來做了一個深入的探討。在“同門互訪+企業參訪”活動中,明德書院的初心是讓大家可以“拜良師,交益友”,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企業家共同研習國學商道,拓展人脈圈層。
詩詞成花,競相綻放
古人流觴曲水以文會友,今朝明德書院論詩相聚。在明德書院武漢國學館內,一場別開生面的詩詞大會正在火熱進行中。杜甫戰隊、李白戰隊、歐陽修戰隊、蘇東坡戰隊四大戰隊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欲將才華爭高低。
在正式課程開始之前,當然要先用“傳統文化”來熱個身。那就以詩詞做引,匯聚一場歡樂國學時光。
雖然詩詞題目里有很多難點和故意“挖坑”,但是明德書院七期班的學兄學姐們發揮良好,各自戰隊之間分數一度難以拉開。
而最 后決勝出冠 軍戰隊的環節是“你畫我猜”,這一關的環節規則是用肢體語言比劃出一句詩歌的意義,聽起來有沒有很難?這一項十分考驗反應能力、默契程度、聯想能力等等,但這可難不倒我們聰慧的學兄學姐。
表情、肢體、心理暗示齊齊上陣,參賽的有“兄搭檔”、“夫妻搭檔”、“姐妹搭檔”。有時候表達方向略有偏差時,一些巧妙的“誤會”引得大家歡笑連連。在歡聲笑語中,最終我們的“杜甫戰隊”大獲全勝,大家歡天喜地上臺領獎。
雖分勝負,情誼更濃;文化魅力,悠遠流長。
第三天——富無經業,貴在誠壹
本期國學七期班的武漢參訪行程大家都表示收獲良多,然而最壓軸的環節莫過于李曉教授的《貨殖列傳》課程。李曉教授是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商賈傳奇”主講人。他深入淺出地增進學員對商業本質的認知,揭示商業規律和對于商業活動中人性良知的踐行分析。
貨指貨幣,殖指財富,貨殖就是財富創造、金錢增值的過程。李曉教授的課程關注于以下三個商業核心——1、富無經業,貴在誠壹。2、人棄我取,人取我與。3、審時度勢,與時俯仰。李曉教授是一位注重“干貨”的講師,在課程講義中給大家列舉了很多詳實的數據和案例。
李曉教授在課堂上“金句迭出”——選擇大于努力這句話很不科學!雞蛋(“資本”)到底要不要放在一個籃子?不要瞧不起傳統行業,人棄我取,人取我予的規律是什么?
李曉教授在豐富的理論基礎上,傳遞給大家特別實用的商戰經驗,不僅僅現在可以落地的企業管理辦法,更有對于未來發展的遠見性見解。
課程講解了比如關于投資的分析和企業資金的安置問題,比如關于行業方向選擇的問題,圖為七期班學員們在課程上認真記錄筆記。
第四天——離別在即,情誼更濃
最美不過相聚時,而短暫的揮手告別是為了更好的相聚,轉眼間三天的課程時光就要結束了。
就像李曉教授在課堂上提到的,我們學習國學一段時間后,自己再回首看看之前的自己,一定是有些許不同的。不管是心態、視野,還是對于事物的看法,都會在格物致知層面有了更好的收獲,而企業家學習國學后的心態也將大有不同。
圖為明德書院七期班主任黃依恬為優秀學員頒獎。大家依依不舍,歌聲傳情。這里不僅僅是智慧的殿堂,更是一個有溫度的家庭。
前兩天排練的曲目在現場得以完美演出,而在整個課程結束的前夕,明德書院同樣為本月生日的學員送上真摯的祝福。
這真是是一群可愛又上進的“明德同窗”們。在每個班級畢業后,明德書院都會貫徹落實“永不畢業”的校友會理念,讓校友會輔助學員們建設可以經常交流、探討的聚會活動,并且給予資源上的一定的扶持。
推廣國學文化,發揚傳統文化。明德書院是誠懇且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