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介紹】
一、圣法蘭西斯中學St.FrancisMethodist School
學校性質:私立
建校時間:1886年
地理位置:新加坡
師生數量:3000多名
新加坡圣法蘭西斯中學全稱是新加坡圣法蘭西斯衛理公會教會學校,是經新加坡教育部注冊的兩所私立中學之一。提供與政府中學同步的正規中學課程教育。學校主要面向新加坡招生,也招收部分海外學生,為本地學生占60%,海外學生占40%。是本區域民辦教育制度中的學府之一。在其35年的建校史中,共培育了上萬名學生,并且致力于創造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以配合優質的教學,讓每位學生都有繼續升學的機會。學生大多順利進入了本地或海外大專院校深造。也有的到澳洲、英國等繼續深造。
特色優勢
新加坡圣法蘭西斯中學是首批在2003年6月獲得新加坡教育部素質級教育資格的7所私立學院之一。隨后圣法蘭西斯中學又獲得ISO9001認證(2003年8月)、人力開發獎(2004年1月)、新加坡創新級學校(2004年11月)和新加坡2005年教育服務素質獎。圣法蘭西斯公會學校創立于1960年,前身為圣法蘭西斯女子學校,1995年學校開始招收男女學生,并開設從中學一年級至A水準的全部課程。在整個教學體制上與政府公立學校一致,并在教學質量上趕超公立學校。學校2004年在劍橋O水準和A水準的考試成績非常理想,學生的升學率達到O水準85%,A水準80%,比政府中學和初級學院更好。
城市狀況
新加坡共和國是位于馬來半島南端的一個島國。其北面隔著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巴淡島相望。新加坡是全球為富裕的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資本主義”,并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新加坡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工業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快速發展至今,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煉油國,以及世界電子工業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潔方面成績斐然,故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交通狀況
圣法蘭西斯中學位于武吉巴督路。交通便利。
二、新加坡南華中學Nan Hua HighSchool
中文名:新加坡南華中學
創辦時間:1917年4月17日
所屬地區:新加坡
類 別:自治中學
南華中學是一所新加坡的4年制自治中學。建校95年來(2007年為南華建校90周年),培育出無數的人才。
歷史沿革
南華女子學校(以下簡稱“南華”)于1917年4月17日由粵籍先賢熊尚父創立。他創立南華是為了女子,接受正規教育。建校初期,學校收生人數100人。由于位于哥羅門街(Coleman Street)的校舍太小,不足需求,1921年南華搬遷至明古連街(Bencoolen Street) 。
1924年,因經費不足,南華暫時關閉,在公眾的支持下,南華才重新運作。
1928年,南華開辦了師范課程。南華隨即在1941年設立位于亞迪斯(Adis Road)路的主校,開辦師范課程及一些小學課程,明古連街分校則指開辦小學課程。
二戰期間,南華關閉,日軍用南華主校為總部。
新加坡光復后,南華籌款重建校舍,并開辦高中課程。1956年,南華改稱“南華女子中學”,1964年停收小學學生。分校則為現今南華小學。
新加坡獨立后,由于新加坡的人口中心轉至郊區,位于市區的南華收生逐年減少,故南華校董部1983年搬到金文泰新鎮。翌年南華招收男生,并改名為“南華中學”。
由于校董部無法繳付搬遷的費用,1986年4月1日,南華校董部把學校管理交給新加坡政府,從政府資助學校改制為政府中學。
1999年,華文教育改革委員會建議南華成為特選學校。在教育部的批準下,南華于2000年起成為特選中學。
2004年,南華再一次搬遷至現有的金文泰一道41號的校舍,隔年由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正式開幕。2006年,南華改制成為自治中學。
校園文化
校訓:
忠 loyalty 盡心愛國的氣節
孝, filial piety 侍奉父母的德行
仁, humanity 推己及人的胸襟
愛, love 發自內心的關懷
禮,courtesy 虔誠恭敬的態度
義,righteousness 公正無私的行為
廉, integrity 清白光明的操守
恥 sense of shame 維護尊嚴的自律
學校成就:新加坡素質級獎項(2005-2008)
優異治校獎(2005-2009)
佳學校文化獎項-教職員福利(2005-2009)
優異發展獎項-國民教育(2005-2009)
佳伙伴(特出)獎項(2006-2010)
工作人員才能發展標準(2007-2010)
持恒成就獎(體能)
持恒成就獎(制服團體)
CHERISH獎項(白金獎)
藝術教育獎項-銅牌
新加坡旅游促進局之新加坡教育獎項
三、新加坡華僑中學Hwa ChongInstitution
新加坡華僑中學(Hwa ChongInstitution) 原名為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The Chinese High School),是已故華僑陳嘉庚先生發起,于1919年3月21日在新加坡創辦的以中文為教學媒介的學校。今天華僑中學已經是新加坡的中學之一,雖然主教語已更改為英語,但依然保持了比較濃厚的中文背景和傳統文化。
概述
新加坡華僑中學(Hwa ChongInstitution) 原名為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The Chinese High School),是已故華僑陳嘉庚先生發起,于1919年3月21日在新加坡創辦的以中文為教學媒介的學校。今天華僑中學已經是新加坡的中學之一,雖然主教語已更改為英語,但依然保持了比較濃厚的中文背景和傳統文化。
簡介
華僑中學從初創時僅招收78名學生發展至如今已擁有2000名面向新加坡及東南亞各國招收學生的學府。學校歷經滄桑,為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做出了不懈努力,為南洋華僑子女提供了就讀升學的機會,是深受海外華僑華人推崇并享有較高聲譽的學府。
華僑中學是一所6年制自主中學,設有4年制初中部,和2年制高中部。它提供優質直通車綜合課程(IP),學生不用考新加坡O水準便可以直接升至高中部,接受6年全面綜合的教育。
簡史
自1919年建立到20世紀70年代,作為傳統華校,華僑中學一直使用中國課本,用中文教學。學生和老師都是早年的中國移民或移民后代。1980年政府決定將全新加坡推行英語教學,華僑中學逐漸轉型。盡管如此,華僑中學至今仍然有濃厚的傳統文化背景,學生也大多來自于常講中文的家庭。
華僑中學(高中部)的前身是華中初級學院,建立于1974年,是新加坡好的兩所初級學院之一。2005年與華僑中學合并成為華僑中學的高中部。初級學院相當于大學預科,學生畢業后要參加A水準會考,作為大學錄取的依據。
位置及設施
華中占地面積29公頃(72英畝),學校位于交通便利的武吉知馬路旁,交通便利,校門口有地鐵濱海市區線(Downtown Line)陳嘉庚站(將于2015年建成).周圍佳木蔥蘢、環境優美。校園建設極具規模,建筑中西合璧,呈現獨特的面貌。華中由行政樓、教學樓、大禮堂、大講堂、圖書館、實驗室及餐廳等構成校園建筑群。此外,華中擁有嶄新寬敞的田徑場、游泳池,運動設施齊全的體育樓、體操館、柔道館、重量訓練室、體能訓練室、室內射擊場和戶外球場等,硬件設施。華僑中學鐘樓是新加坡重點文物之一。
華中是新加坡建有科研樓與學生活動暨培訓中心的學府。科研樓內有10間設備先進、儀器精良的研究室與微生物培育室;鼎昌樓學生活動暨聯培訓中心則是學生開展各類課程輔助活動以及培訓課程的場所。
此外,華中宿舍樓群外觀雄偉,內部舒適,可容納1000名學生寄宿。為了應付新時代教學的需求,華中近年來不斷增建擴展,大力提升學校的資源與設備,為全體師生提供現代化與高素質的學習環境。
成就及特色
1988年,華中成為自主學校,享有更大的自主權,能自行選擇學校特色,自擬教材,自己組織相關課內課外活動。華中是新加坡學生的中學,每年錄取的是小六會考中總分高的3%考生。
華中所有的畢業生都能順利升上大學,其中30%是到美國的哈佛、普林斯頓、耶魯等名校以及英國的牛津、劍橋、帝國理工等大學深造。
此外從2009年起,華中畢業生(新加坡本地人)可以憑華中文憑,直接報讀北大、清華和復旦的本科,中國這3所大學也將提供9份獎學金給成績優異者。
學校的使命是為新加坡陶鑄未來的棟梁之才。迄今為止,華中一共栽培了50名新加坡受尊重的總統獎學金得主,人數之多居全新加坡初級學院之冠。此外,每年獲頒政府獎學金和私人機構獎學金攻讀大學課程的華中畢業生也為數眾多。
開設課程
人文特選課程(HP)
人文特選課程是培育在歷史地理政治文學經濟等人文社會學科的專門課程,每屆大概50人。自1980年創辦以來,華中的人文學科特選課程即廣為所知,是牛津、劍橋大學在英國本土以外大的新生來源地,至今已有約300名學生遠赴牛津、劍橋留學。
語文特選課程(LEP)
1990年,華初再次為教育部選定成為所開辦語文特選課程的初級學院。華初有人數多的語文特選課程學生獲頒獎學金負笈中國、英國、美國、日本、臺灣和德國攻讀大學課程。
數學與科學特選課程(SMTP)
顧名思義,數學與科學特選課程目標是培養的科學家和科研人員,每屆大概80人。數學與科學特選課程的學生在新加坡各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其中化學和生物尤其突出。在2009年舉行的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中,華中08級3位學生共取得2金1銀。
雙文化課程(BSP)
2005年華中開辦開設了雙文化課程,旨在為新加坡陶育一群真正學貫中西的雙文化精英。
所有修讀雙文化課程的學生皆須到設在北京的衛星校園學習半年,直接感受中國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脈搏。
美術特選課程(AEP)
華初也開設美術特選課程,讓學生廣泛接觸各種形式的美術,接受高素質的美術教育。
未來學校(FutureSchool)
未來學校是新加坡教育部、華僑中學與微軟公司的合作計劃。這個計劃將推進校園學習網絡的建設以及增強網絡教學的能力。
中國留學生
華僑中學每屆有來自中國的留學生80-100人左右。這些留學生一部分是新加坡教育部SM1/JM3獎學金計劃在中國招來的學生,另一部分是從小來新加坡自費讀書或移民的學生。
新加坡教育部提供的SM1獎學金是4年無服務要求的獎學金,獎學金提供給各學校在中國的對口中學的初三畢業生。這些學生從中三開始,將在新加坡完成4年學習后參加A水準考試以考取英美或者新加坡本地的大學。
1996年華僑中學開始接受來自無錫市大橋實驗中學的留學生。此外,華僑中學還與對面的南洋女子中學一起在寧波、沈陽、嘉興、綿陽、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重點中學招生。對口中學與城市可能會有變化。
四、英華國際中學Anglo ChineseInternational School
英華國際中學 ACS International
學校性質:私立
建校時間:1886
地理位置:新加坡市
師生數量:400多名學生
英華國際學校(新加坡)成立于1886年,是一間國際性質的學校。作為一所有著超過百年歷史的老校,現在的ACS總共有6所學校:ACS Junior , ACS Primary (小學), ACS Barker Road(小學和初中,校內有ACS Oldham Hall),ACJC(Anglo-Chinese Junior College相當于國內的高中),ACSInternational(小學和初中),ACS Independent(初中和高中,包括ACS(I) Boarding School)。這是一所半教會性質的學校,校內有Chaple(禮拜堂)甚至是教堂,每周一都要進行約1個多小時的Chaple(學校并不強迫你一定要信基督,但你需要尊重學校的安排,不能缺席)。ACS的校訓是The Best is Yet to Be(精益求精)。現在的ACS已經是貴族學校,學費是每年3500新幣,另外每年都會有一次出國游玩的機會(稱之為OEP Overseas Education Program(中三)以及CDPCharacter Development Program(中四)),要花費4000新幣(ACS Independent沒有這么貴,旅游費大概1400新幣,根據旅游的目的地而定)。
學校課程
學校課程學校提供兩個綜合性的教育階段:
個階段--學生可達到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IGSCE)程度。 第二個階段--完成階段后兩年內,考取國際大學證書文憑課程(IBDP)。在目前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中,英華國際學校是提供這兩個課程的學校。
另外,英華國際學校也提供了廣泛的課程選擇。即:必修課程:英文,同時學生必需選擇一門第二語言。人文方面,學生需要從以下科目,至少選擇一門:歷史,地理,商科,經濟或者宗教學習。科學方面,學生需要從以下科目,至少選擇一門:生物,化學或物理。
特色優勢
新加坡英華國際中學是新加坡中學中有自身特色和獨特優勢的私立中學。學校的主要特色有:
1、學校提供六年直通車的教育。學生成功地完成中學教育之后,學校將自然舒暢的學習環境延伸到第二階段的學習,為家長帶來不少方便。
2、這間學校男女同校,方便學生與兄弟姐妹同校學習。
而在教育和管理方面,學校擁有著獨特的優勢:
1、獲鑒定達到世界性國際學校標準,英華國際中學的學生具有優勢入讀世界大學。
2、綜合理科與人文學科的廣泛課程,給學生提供靈活性的科目選擇。
3、英華國際中學教師與學生的比率低,教師在課堂上對個別學生的關注力提高,學生的個人問題也將更受到關懷。
4、學生在課堂內外廣泛使用電腦資訊科技,這可磨練他們在電腦資訊科技上的技巧及擴展他們的電腦知識,獲取在這領域的實用價值與實踐經驗
入學準則
學校一年將收生二次,即一月及七月(或八月)。中一生修讀國際中學教育普通文憑的入學準則如下:
● 新加坡公民,公民和在本地居住的外地學生,完成新加坡小學離校考試且可進入快捷課程。
● 外地學生在他本國修完小學教育或更高一級者(修完中學一年級課程)。
● 申請者須經過面試及編班考試。
申請進入國際學士文憑課程(IBDP,2007年才啟用)的入學準則如下:
● 新加坡公民,公民和本地居住的外地學生,完成國際中學教育普通文憑(IGCSE)或劍橋中學教育普通文憑(O水準)考試。
● 外地學生在他本國完成中學教育。
● 申請者須經過面試及編班考試。
英語和數學要求
PSLE和GC’O’Level以外,申請人通過入學筆試和面試
年齡要求
學生入讀英華國際學校,將根據新加坡教育部所規定的年齡限制,就讀各年級的學生,年齡不能比一般規定的過三年。
住宿
在英華(國際)學校就讀的學生如果需要宿舍,可以在ACS(Oldham Hall)住宿。宿舍與英華學校同時于1886年1月3日成立。現今宿舍是座六層樓的摩登建筑,位于ACS貝克路校園。它與在英華(貝克路)學校和貝克路衛理公會在地點上和精神上是貼近的。
住宿生活在課堂學習之外,有著許多學習機會如生活技能。寄宿生和不同國籍交友,也通過共享和共同生活建立的友誼。住宿生活讓學生接觸到新的學習經驗,開發自我選擇能力,對個人的成長和成熟都有幫助。寄宿生學到為他人著想、團體合作、獨立和別人在一個支持性環境生活,行為標準是以大體的利益和福利為先的。
設施
ACS(Oldham Hall)住宿設有2、3、4、和6人房間。寄宿生各自有工作間和衣柜。房間有冷器設備,也被分割為四區。社區空間包括設有電腦登陸的書房,室內康樂的公用室。各區會有各自的廚房提供熱飲和小吃。
膳食
食堂會每天供應早餐、午餐和晚餐。
洗衣設備
ACS(Oldham Hall)提供學生完善的洗衣設備。
寄宿家庭
國際學生也可以考慮寄宿家庭。這些家庭提供關愛環境,培育國際學生。學生會住宿在新加坡家庭,得到食品,保健和監督。這些家庭都靠近英華(國際)學校,也經過學校批準。
五、萊仕國際學校新加坡校區Nexus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
學校性質:國際院校
建校時間:1970年
所屬:新加坡學校
地理位置:荷蘭村
師生數量:1:5
萊仕國際學校新加坡校區(NEXUS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是馬來西亞大的教育集團之一泰萊教育集團(馬來西亞五星級私立教育機構評定)成員學校之一,分別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擁有自己獨立的校園。
位于新加坡的萊仕國際學校新加坡校區(NEXUS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前身是建立于1970年的美國國際學校,2011年7月更名為NEXUS,校園位于新加坡的烏魯班丹路,占地面積超過66畝,提供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的國際課程,包含國際小學文憑課程(IBPYP)、英國教育部統一規定課程、英國劍橋國際普通中學課程(IGCSE)、國際文憑IBDP課程,學校有超過600名來自50個的學生,校園規模可以多容納1200名學生。
萊仕國際學校新加坡校區(NEXUS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位于新加坡的社區荷蘭村,近年作為一個培養國際學生的理想之地而引人矚目。
新加坡萊仕國際學校新加坡校區(NEXUS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總面積占44,000平方米(合計66畝),設有幼兒園,小學,中學,以及高中部。現有來自50多個的學生,以英國籍學生為主。NEXUS的生源主要來自英國,美國與韓國,也有來自澳大利亞,歐洲各國,日本,印度和中國。
學校設施包括了全空調教室,音樂室,美術室;計算機房;科學實驗室(物理,生物學,化學);戲劇禮堂;體育設施(游泳池,室內體育館,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兒童游樂場;圖書館;食堂等等。
NEXUS以英語授課,學生多數都有輔修母語。中國學生也能選修中文為語言,另修英文為第二語言。
在NEXUS,熱情友好的環境能夠推動學生的個性發展。老師用大量的時間與學生交流,鼓勵他們打破思維定勢,有探索精神,獨立學習,使他們成長為善于思考、富于創造力的人。
萊仕國際學校新加坡校區(NEXUS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是國際學校理事會正式成員,并獲準成為劍橋國際考試中心之一。她是一所世界國際文憑學校,開設國際文憑課程。也是一所國際文憑小學課程(IBPYP)的候選學校,以及國際學校理事會候選學校,目前能滿足50多個不同約600多名學生的教育需求。招生人數穩步增加,足以滿足新加坡外籍人士子女的教育需求。
托兒所
NEXUS的托兒所是一個早教中心,開設的課程以兒童為中心,能夠滿足孩子的個人需要以及能力、興趣的培養需要。
學前班/小學(幼兒園、小學1年級到6年級)
在這一階段采用國際文憑小學課程(IBPYP)。它是一個跨學科的國際課程,旨在促進兒童的整體發展。除了學術上的優勢外,還包含社會、生理、情感和文化需求。所有的國際文憑課程都旨在培養具備國際意識的人。
中學(6到11年級)
中學課程分為兩個階段:初中和高中
初中
7到9年級采用英國教育部統一規定課程,以佳的本土和國際教學實踐為基礎,強調溝通技巧、樹立信心和理解全球環境及其面臨的挑戰。課程設置的核心課程有4個科目:英語、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現代外語、體育、歷史、地理、音樂、藝術和設計、信息技術。
高中
10到11年級的課程設置以劍橋國際普通中等教育證書(IGCSE)為導向,該證書是世界上14-16歲學生中普及國際資質認證。它為全世界的大學和雇主所承認。它使學生有資格繼續進行國際文憑的學習,也能使她們具備中等就業技能。
IGCSE是一個能使教學在本地環境中開展的國際化教學課程,這使得不同地區的課程具有相關性。很適合母語不是英語的學生。有些科目是必不可少的(英語、數學、自然、人文和第二外語)。其它課程則是從眾多備選科目中選取的。學生將進行7門IGCSE科目的學習,加上體育、計算機應用和其它學校自選課程。
高等學校(12到13年級)
學生入學學習國際文憑課程(IBDP)。它針對16到19歲的學生,以被世界大學廣泛承認的資質認證為導向。學生將學習如何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養成對自我身份與文化的強烈意識,培養與來自其它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并理解對方的能力。
課程包括六組學科,以及由三個獨立部分組成的核心課程。核心課程包括一個跨學科的知識課程理論,一個個人獨立研究項目與創新的拓展性論文,有助于在學術領域之外感悟生活的實踐和服務行動。
國際文憑證書使學生有資格報考本地或國際上的任何大學以繼續求學。